著名学者许倬云在2020年4月发表的评论中指出,比特币的出现犹如"魔法师设下的赌局",揭示了现代经济体系中虚拟货币对传统金融秩序的冲击。这一观点在当前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,再度引发对货币本质的思考。
许倬云回溯了美国信用卡发展史,从二战前仅限特权阶层使用的Diners Club、Card Blanc和American Express,到战后随经济繁荣出现的信用卡泛滥现象。他特别指出,八零年代"以卡养卡"的消费模式导致大量坏账,虽经预支卡等改良措施约束,但信用卡创造的信用流通量仍远超实际货币量,形成隐蔽的通货膨胀压力。
文章着重分析了2017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将比特币纳入交易标的的事件。许倬云将比特币定义为"计算机程序中的虚拟单位",批评其脱离生产消费关系,使市场沦为"赌局"。他指出,这种没有实体支撑的虚拟货币交易,标志着经济体系已从实体生产转向信用泡沫的危险状态。
通过对美国经济发展史的梳理,许倬云对比了传统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与现代信用经济的本质差异。他认为,以钢铁、机械制造等实体产业为基础的美国经济,正在被"不断膨胀的信用泡沫"所侵蚀,这种建立在虚拟符号上的经济体系终将面临严峻考验。
许倬云的警示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更显深刻。随着各国央行探索数字货币、加密货币市场剧烈波动,如何平衡金融创新与经济稳定,仍是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关键课题。这篇文章为理解虚拟货币对传统经济体系的冲击提供了历史性视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