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按兵不动后,美联储9月降息可能性成为市场焦点。中金公司最新研报从通胀路径与政策独立性双重视角,揭示了美联储决策逻辑的关键变量。
中金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师刘刚团队指出,市场普遍存在认知误区——美联储必须等待通胀数据回落才会降息。实际上,只要关税对通胀的影响路径确定,降息条件即可能成熟。数据显示,美国当前1.63%的实际利率显著高于约1%的自然利率,货币政策已形成经济约束。尽管二季度GDP增速达3%,但剔除关税扰动后的平均增速仅1.5%,显示增长动能正在放缓。
7月以来,美国与印尼、日本、欧盟等达成关税协定,8月后有效税率预计稳定在15%-16%。中金测算,关税对通胀的冲击将呈"一次性"特征,年底CPI同比或达3.3%。若美联储确认通胀传导路径可预测,9月降息仍具可能性。关键观察节点包括未来两月就业数据及8月底Jackson Hole年会。
中金宏观团队肖捷文等则强调,美联储维护政策独立性的决心可能被市场低估。7月议息会议显示,鲍威尔与多数官员坚持认为劳动力市场稳固、通胀风险未消,维持"适度限制性"政策立场。面对政治压力,鲍威尔明确表态利率决策不会受政府债务成本考量影响。
利率决议由12名票委共同决定,即便出现人事变动也难以改变政策走向。中金认为,若特朗普继续加征关税,可能进一步推迟降息时点。当前基准情形下,预计美联储年内降息1-2次,政策利率或降至3.75%-4%区间。
两种研判看似矛盾,实则揭示了美联储决策的复杂平衡:既要应对经济放缓压力,又需维护政策公信力。9月是否降息,最终取决于通胀数据与政治压力的博弈结果。